世界人口日|广东近五年出生人口年均降幅9.2% 专家:生育支持政策应强调普惠性
7月11日,第34个世界人口日到来。随着世界人口增长率在2020年降至1%以下,人口总量增速逐步放缓,许多国家正面临新的人口变化环境。中国同样面临一系列人口问题。
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如何认识、适应并引导新时期的人口变化趋势,颇具代表意义。截至2022年年末,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12656.8万人,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。2022年全省出生105.2万人,连续三年成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。
(资料图)
“人口总量大、城镇化率高、劳动力人口占比高、人口老龄化相对较低是广东人口的显著优势,但广东也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较快、少子化、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。”在世界人口日前夕,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刘元亮在“优化生育支持政策,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——2023年第34个世界人口日专题座谈会”(简称“座谈会”)上表示。
刘元亮直言,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,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,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,需要将婚嫁、生育、养育、教育一起讨论,完善和落实财政、税收、保险、教育、住房、就医等支持措施,“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需要将人口高质量发展融入所有政策。”
在这场持续了近4个小时的专题座谈会中,来自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医院等机构的人口学者、医学专家和经济学者,聚焦降低生育压力一路延展至关注缓解养老焦虑,如何加快完善“一老一小”支持政策等议题,展开了观点交锋。
2023年出生人口有望止跌或回暖
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风华:广东2023年出生人口有望止跌或回暖
全面两孩政策后,2016年和2017年广东活产数均超过190万,但近5年数据显示广东省也面临着出生人口下降趋势,从2018年的172万下降至2022年的117万,年均降幅为9.2%。可喜的是,广东今年1-5月份住院分娩月报表活产数相比2022年同期增幅为6.7%,今年有望出现止跌或回暖。
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原院长、二级研究员董玉整:发展好家庭的结婚生育功能
人口是家庭存在的基础,人口发展是家庭幸福、家族兴旺的动力。要巩固好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重要地位和作用,就一定要维护好、实现好、发展好家庭的结婚生育功能,为家庭发展奠定好坚实的人口基础。
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李飏:强化政府、家庭、用人单位多元责任
广东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,规范落实生育假期,育婴女性就业保障,强化政府、家庭、用人单位多元责任;将婚恋、生育、养育、教育一体化考虑,加大生育服务的社会网络支持;发展普惠托育服务,降低教育成本。
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人口研究部部长、研究员曹艳华:生育支持政策应强调普惠性
提振生育率迫在眉睫,综合施策刻不容缓,必须重视加强宣传引导,同时应特别强调生育保险、假期政策、育儿补贴等生育支持政策的普惠性,为城市和农村、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妇女提供平等的、实质性的权益保障。
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性与生殖健康研究部部长姚晓涛:以数字赋能提高托育服务可及性
目前城市双职工家庭普及化,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、核心化,家庭内部婴幼儿照顾资源日益紧张。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调查数据都一致表明城市中超过1/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,尤其在广州、深圳等一线城市更为明显。建议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托育服务的积极性,“多元化”增加托育服务供给,形成高端有市场、中端有供给、低端有保障。同时,建议尝试数字赋能服务,构建地区托育服务信息平台和托育机构信息库,提供筛选、匹配个性化托育机构,提高托育服务的可及性、均衡性。
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家庭发展研究部研究员陈婷婷:推动闲置幼儿园学位转化为托位
广州市生育意愿调查显示,77.80%的调查对象认为解决0-3岁婴幼儿的托育问题,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很大和有一定影响。建议加强协同管理,推动闲置幼儿园学位转化为托位,通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新建幼儿园时落实托班的建设要求,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等措施,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。但目前托育和学前教育分属卫健、教育部门业务管理,需要加强教育和卫健委等部门间的协同,明确幼儿园办托班的管理权属以及日常业务的指导管理方式等问题。
60岁以上人口失能率超13%
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李琴:持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实施
数据显示,60岁以上人口失能率在13%-16.5%之间,但养老服务市场尚不完善,老年人的照料负担往往由配偶或子女承担,导致50-60岁人群既是照料失能老年人的主体,也是照料孙子女的主要人群,成为“夹心”人群。
建议持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实施,一是进一步增加筹资渠道,目前90%筹资来自医保基金划转,不可持续,二是改善失能评估机构无序竞争局面,探索建立统一的权责分担体系,推进失能评估结果跨区互认,三是统一护理服务内容标准,明确长期护理服务具体标准和操作流程。
同时,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,进一步完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。建议有条件的试点和社区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档次和丰富服务内容,加大医养结合的力度。
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持晨: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
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,急需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、医养康养结合不够紧密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成熟、专业人才严重短缺、老龄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等紧迫问题。
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是要统筹养老和健康服务,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,二是要统筹政府、市场和社会,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,三是要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,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老龄工作短板,四是要统筹人才建设和老年人社会参与,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人力资源支撑,五是要统筹促进和监管,推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,六是要统筹立法和监督工作,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。
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李飏:支持养老资源向社区下沉
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。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。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。发挥中医中药在治未病、慢性病方面的功效,支持养老资源向社区下沉。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