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 花 全球热头条
□ 施直东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桃红柳绿菜花黄,是春天降临人间的讯息。尤其是那风情万种的桃花,特具引人观赏的魅力。
诗人咏桃花,文人写桃花,画家画桃花,摄影家拍桃花,游人赏桃花。从古到今,娇艳的桃花,在人们的心目中,都是充满诗意的独特景观。
最早记载着咏桃花的诗歌,应该是《诗经》了。以祝贺新婚为主题的《诗经·桃夭》,其起兴句是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。咏此诗句,那满树怒放、繁盛而美丽,色彩明亮如火的桃花,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。
在中学,读到陶潜的《桃花源记》。捕鱼为业的武陵人,缘溪行,“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。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”。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,在与世隔绝的优美自然景色中,在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的淳朴和谐的民风中生活,令人神往。我有时竟至傻傻地想:这么一个世外桃源,怎么就“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”了呢!
在 《太平广记·本事诗》中,有《崔护》一篇,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:唐代博陵(疑即今之河北安平)崔护,“资质甚美”。考进士落第,心情郁闷。清明日,独游都城南(长安城南)的一个小村庄,偶遇一农家女子,“独倚小桃斜柯伫立”,“妖姿媚态,绰有余妍”。双双一见动情,直至来岁清明,崔护难抑思念之情,径往寻之。见门院如故,而已扃锁。崔护怅然若失,因题诗于左扉曰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后数日,复往寻之。不料女子因相思过度,已逝于榻上。故事曲曲折折,最后是女子死而复生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这是一场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喜剧。而崔护的这首《题都城南庄》,世代流传,成了以桃花喻美人的千古绝唱。
还有,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刘关张结义于桃园,世称桃园三结义。李白的《春夜宴桃李园序》,“会桃李之芳园,叙天伦之乐事”,读来令人神往。
至于“癫狂柳絮随风去,轻薄桃花逐水流”;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”;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”;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等诗句,更是脍炙人口,千古传诵。
再有,世间以桃花命名之处也很多。如桃花山,桃花江,桃花涧,桃花溪,桃花岛,桃花峰,桃花峪,桃花坞。更有那即使“水深千尺”,亦不及汪伦与李白彼此情深的桃花潭。我猜想,这些称名,应该都是与桃花有一定的渊源的。
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,有我可爱的故乡。”近些年,清明节回乡祭祖,绿岛扬中,处处春色。尤其是那庭院里,道路旁,小河边,随处可见盛开的桃花。红花绿叶,蜜蜂、白蝶飞舞其间,信步于此景之中,心旷神怡。
每一年春光来临,都想着回故乡一趟,既为探亲,亦为欣赏故乡无处不在的灼灼桃花。